第(3/3)页 “嘿,官大人?咱们小吏被抄家的多,当官的皇上下起手来更狠!就老夫所在坊市,七个官员一个不留全都被抄了家!只怕短时间内,都没什么当官的管事儿咯。” 崇祯离开,吏员们各自赶回家,沿途上自然少不了相互聊天。 “这没有官老爷,该怎么治理京城?只有我们那也没啥用吧, 而且大半的吏员似乎也被抄家了啊!” “嘿,瞧您这话说的,官老爷以往管什么事儿了?不是安排我等做些额外的琐事,便是层层加码,处处设卡。” “就是,什么事儿不是直接安排下来让我等去做?” “诶,终归还是不一样,这什么时候头顶还能没有官老爷了?” “没有原来的官老爷,咳咳,也可以有新的官老爷么。” 崇祯以为他们私下会更多讨论减罪赎罪的事情,但是实际上,吏员们却都大多在讨论这个点。 为吏多少年,都是老狐狸。 宣讲的话他们听了之后,便知道,在他们的利用价值还在的情况下,只要不做的过分踩了红线,皇上肯定会留着他们做事儿的。 加上他们也已经问清楚,免除死罪的名额并不设限,只要达到标准都可以赎罪。 既然如此,赎罪什么的自然就不是当务之急。 反而是崇祯只略略讲了几句的暂无上官,以及升官的事情,让他们立刻上了心。 明朝吏员本身是没有多少上升空间的,虽然理论上也有从吏到官的路线,但是哪怕在一品衙门,诸如六部,最高升到七品也封顶了。 二品衙门则是八品,更低的那就直接只能当吏员。 更何况,当真能够当到顶的,别说一批吏员能有几人,从始至终,古往今来能有多少都不好说。 上面没有官员,只有官员的空缺,皇上又亲口说了他们做得好能上升...... 岂不是表示他们有可能一步踏破阶级门槛,从底层不被看得起小吏,升到士大夫的官宦阶层?! 第(3/3)页